專案推動心得

危老推動心得耐震標章價值探討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耐震標章的申請流程有多麼麻煩:
第一個難: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得到耐震設計標章;第二階段得到耐震標章。
第二個難:時間與成本的花費是一般建設公司都不太願意碰的。
第三個難:特別監察制度,特別的監察及隨時提出報告提出修正。
                  就是在監察的制度嚴格才能提高施工品質。
第四個難:從書面審查到現場監管層層把關。


圖一:第一階段耐震設計標章審查


圖二:第二階段耐震標章審查



目的:落實耐震設計規範品管專章要求,確實執行『特別監督制度』,以提昇結構耐震安全與施工品質。
  1. 原則上辦理1次施工書類審查會議。(針對特別監督計畫書審查)
  2. 辦理不定期工地現場察證-依據個案樓層數與總樓地板面積估算察證次數。
    (針對特別監督階段報告書審查與確保特別監督單位於現場執行結構工程連續性與週期性監督工作)
  3. 原則上辦理1次施工總結會議。(針對特別監督結案報告書審查)
  4. 經由耐震標章委員書面複審通過後,即可獲得耐震標章之認證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通過耐震標章的民間住宅數量,直至106年12月31日止統計數據為45間。甚至到109年底增加案件數也不多過10件,為什麼安全可是建商不是每一間都申請,因為真的拿到標章必須花費的成本會令人怯步。光是一坪建造成本就要多1.5萬以上,單一樓層施工加上監管就花費20日以上,所以若不是豪宅與精品系列的民間建商通常不願意申請,因為來來回回少了5千萬利潤。若是資金很緊的建商這種標章通常不拿,頂多拿個綠建築銀級標章、或智慧建築銀級標章都拿。有哪一個建商會找第三方來檢自己的施工品質,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吃飽太閒」是不是?92年認證標章機構到現在全台灣民間最多才60件,這種難度超高哪一個都更戶可以接受,「寧願我家多一坪、也不願意我家拿個甚麼標章要少一坪」,殊不知這樣的標章可以讓自己的家一方面提高安全性與價值,一方面增值空間與人身風險的分散,這樣的結果到底是好還是壞,我想您應該推論得出來!

美國加州在1994舊金山北嶺大地震之後有「特別監造制度」,確保建築結構品質及公共安全;日本在阪神大地震後以「中間檢查」制度,落實建築監造及加強施工檢查;台灣在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誕生台灣的耐震標章參考兩國制度分為設計階段「耐震設計標章」及施工階段「耐震標章」,施工現場必需聘用合格的結構專業人員進駐,保障施工品質。耐震的設計配合耐震施工監管即是「財團法人臺灣建築中心」一直以來的堅持。

耐震標章出現的意義代表台灣人不相信台灣建商建築出來的品質,所以必須透過第三方監管制度去檢查施工品質,921之後出現的豆腐渣工程品質與近年來檢驗出海砂屋的新聞誠為熱議,購屋置產者越來越重視工程品質,驗屋達人新興行業、與提供房屋檢驗相關認證的新興行業不斷出現更證明一件事,
那就是標章的存在是必要的,在不遠的將來必定是每一位購屋者的優先考量。 

以上是我近期推動都更的小心得(不代表公司立場的發表)跟大家分享,詳細請上網GOOGLE耐震標章,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期待以後的房子都是耐震標章,安心、保值、品質三方兼顧。
以下第一張圖為加速都更不用公調私調直接可以危險建築物給1.3倍。

以下這一張圖解釋中高樓層建築物所能拿到容積獎勵比原來的基容的30%更為放寬